- ·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05/29]
- ·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05/29]
- ·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05/29]
- ·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05/29]
- ·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05/29]
- ·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05/29]
自动控制原理课程教学分析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自动控制原理是自动化专业的一门理论性较强的必修课程,旨在分析系统的稳定性和动静态性能,有助于降低系统的误差及干扰。自动控制原理课程是高等熟悉学与其他专业课程的整合
自动控制原理是自动化专业的一门理论性较强的必修课程,旨在分析系统的稳定性和动静态性能,有助于降低系统的误差及干扰。自动控制原理课程是高等熟悉学与其他专业课程的整合课程,需要学生掌握自动控制系统的构成、原理等内容,即要求学生掌握模型建立、分析和设计,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创造思维。自动控制原理课程电路、高数课程等课程的集合,同时,也是自动化专业的后续课程,因此,自控原理课程的学习对自动化专业至关重要。自动控制原理知识框架如图1所示。
图1 自动控制原理知识框图
1 自动控制原理课程学习现状
1.1 理论基础
由于自控原理课程设计到的知识点较多,除了专业基础课之外,自控课程还需要以高数、复变函数等课程为基础。学生前期的学习直接影响该课程的学习质量,学生基础不扎实,而且自控课程的需要记忆的知识点、公式较多,学生学习吃力。
1.2 教学方式
传统的自控课程主要采取现场教学为主,课程设计的知识点理论性较强,老师上课与学生的互动少,学生上课的时间大部分都花费在记笔记上,课后并不能理解课程的重难点,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积极性。而且利用多媒体教学后,学生很难跟上老师的授课速度。
1.3 学时分配
自控课程包含了系统的控制模型;线性系统的时域/频域分析法、根轨迹和系统校正;非线性系统的分析等内容,往往理论教学就要占据大部分课时,而缺乏Matlab/Simulink的实践训练。仅依靠理论学习很难掌握到课程的重难点知识点的,通过实践教学能够更直观清晰地观看控制系统的控制性能、精度及响应速度等。实践教学是检验理论学习最好的方式,学生需要以理论学习去完成相应的验证及设计。
1.4 考核方式
自控课程考核期末考试占比过大。自控课程的本质是提高学生的系统设计能力、系统优化能力,而过度重视期末考试忽略动手实践能力的考核,会影响学生后续课程的学习。
1.5 教学大纲
目前,自控课程教学是根据教材制定,但由于自动化专业的各个课程之间相互联系的知识点较多,从专业本身的发展趋势去制定教学大纲,有助于提高各科之间的授课效率和质量,能够帮助学生们找准专业的定位。
2 教学改革措施
2.1 加强理论学习,更新教学理念
自控课程涉及的知识点,授课前老师应提前给学生梳理,并大致地讲解一些知识点,帮助学生及时回忆,提前做好学习准备。同时,加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习效率,制定专业课程的学习计划,而且学校也应该合理安排专业课程的学习顺序,根据各科课程的关系,把握好课程的顺序和互补关系。相同知识点课程大纲的制定,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还能为后期的学习做好准备。
2.2 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如今,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的教育发展要求。慕课、直播课程等网络学习资源已经成为学习的热点词,通过慕课、网课学习,学生既能提前学习课程,同时,学习其他相关的或者感兴趣的课程,还能巩固课上所学的知识点。老师能通过网课的学习,寻找适合学生的授课方式,同时,还能学习到更多课程相关的新技术,而学生能够通过直播课程互动方式及时解决学习中的难题。
通过学习国家级、省级的精品课程的网络学习,既能提高教学质量,还能掌握信息化教学的技巧,为后期制作微课堂做铺垫。
2.3 合理分配学时
自控课程虽然理论学习的内容多,但是,实践教学才是自动化专业课程最重要的培养方式,掌握专业课程的特殊性,充分联系相互有关联的课程,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而Matlab/Simulink仿真实践对于学习有指导作用,学生能够通过Matlab输入代码或者Simulink平台搭建模型,观察模拟效果。自控中常见的反馈系统、PID控制系统和一阶二阶响应系统,均能通过仿真实践观察,这对于后期的设计有很大的帮助。因此,学校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学时分配,加大实践的培训力度,或者将实践引入理论课堂中,使学生在理论学习途中尽快掌握仿真实践的流程和方法。
2.4 调整考核方法
学校应根据学生理论学习和实践效果来调整考核比例,注重实践过程,而非实验结果;同时,当场提问实验所涉及的课程知识点。
文章来源:《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网址: http://www.dlxtbhykzzz.cn/qikandaodu/2021/0508/8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