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本刊要求作者有严谨的学风和朴实的文风,提倡互相尊重和自由讨论。凡采用他人学说,必须加注说明。 二、不要超过10000字为宜,精粹的短篇,尤为欢迎。 三、请作者将稿件(用WORD格式)发送到下面给出的征文信箱中。 四、凡来稿请作者自留底稿,恕不退稿。 五、为规范排版,请作者在上传修改稿时严格按以下要求: 1.论文要求有题名、摘要、关键词、作者姓名、作者工作单位(名称,省市邮编)等内容一份。 2.基金项目和作者简介按下列格式: 基金项目:项目名称(编号) 作者简介: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汉族可省略),籍贯,职称,学位,研究方向。 3.文章一般有引言部分和正文部分,正文部分用阿拉伯数字分级编号法,一般用两级。插图下方应注明图序和图名。表格应采用三线表,表格上方应注明表序和表名。 4.参考文献列出的一般应限于作者直接阅读过的、最主要的、发表在正式出版物上的文献。其他相关注释可用脚注在当页标注。参考文献的著录应执行国家标准GB7714-87的规定,采用顺序编码制。

电力工业论文_碳中和目标下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

来源: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2-06-12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文章目录 0 引言 1 新型电力系统的挑战与变革 1.1 新型平衡体系 1)系统平衡机理显著转变。 2)灵活性平衡体系亟需构建。 3)电力调度机制强化低碳。 1.2 复杂安全机理 1)电网运行方

文章目录

0 引言

1 新型电力系统的挑战与变革

1.1 新型平衡体系

    1)系统平衡机理显著转变。

    2)灵活性平衡体系亟需构建。

    3)电力调度机制强化低碳。

1.2 复杂安全机理

    1)电网运行方式日趋复杂。

    2)安全稳定问题不断加剧。

    3)系统控制理论亟待创新。

1.3 成本疏导机制

    1)能源价格机制必须完善。

    2)电力市场建设亟需深入。

    3)电碳耦合价值亟待挖掘。

2 新型电力系统的核心内涵

1)适应大规模高比例新能源的低碳化电力系统。

2)保障能源供需和防范风险的安全性电力系统。

3)全国统一电力市场优化的高效率电力系统。

3 新型电力系统的关键特征

3.1 结构特征

    1)清洁低碳电源为主体,化石能源为压舱石。

    2)大电网和分布式并举的互联互动。

    3)终端用能多样化、弹性化与有源化。

    4)跨时空多元融合的共享储能体系。

3.2 形态特征

    1)从确定性系统转向不确定性系统。

    2)从机电主导转向机电–电磁耦合。

    3)从传统电力系统转向能源互联网。

    4)从电视角转向电碳耦合视角。

3.3 技术特征

    1)低碳清洁的能源生产技术。

    2)安全高效的能源网络技术。

    3)能源高效利用技术。

    4)能量高效存储技术。

    5)数字化支撑技术。

3.4 机制特征

    1)全国统一电力市场机制。

    2)新能源消纳长效机制。

    3)源网荷储协同运行机制。

    4)电碳协同新型市场机制。

4 新型电力系统的演化路径

1)碳达峰期。

2)碳中和期。

5 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展望与建议

5.1 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发展展望

    1)在发电侧,统筹新能源开发与煤电保容减量,保障电力安全。

    2)在电网侧,强化数字赋能,加快传统电网向能源互联网升级。

    3)在负荷侧,拓展电能替代深度和广度,推动全社会节能增效。

    4)在储能侧,提前规划部署,构建面向新型电力系统的储能体系。

5.2 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机制建议

    1)在能源机制上,促进能源电力行业共识,协调能源与电力价格联动。

    2)在规划机制上,统筹能源经济–安全–绿色目标,协同源网荷储资源优化配置。

    3)在运行机制上,开展低碳电力调度,保障双高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

    4)在市场机制上,加快推进全国统一电力市场建设,推进电碳市场协同发展。

6 结论

文章摘要:构建以清洁低碳能源为主体的能源供应体系,建设新型电力系统是实现碳中和目标的关键举措。电力系统从化石能源主导转变为清洁能源主导,面临新型平衡体系、复杂安全机理、成本疏导机制等多重挑战与变革。该文从结构、形态、技术、机制4个方面分析新型电力系统的内涵与特征;分析研判新型电力系统演化路径;最后,针对新型电力系统构建提出发展建议与展望。

文章关键词:

论文DOI:10.13334/j.0258-8013.pcsee.220467

论文分类号:F426.61;TM73

文章来源:《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网址: http://www.dlxtbhykzzz.cn/qikandaodu/2022/0612/1278.html



上一篇:电力工业论文_电力系统控制变量对其网损和电压
下一篇:水利水电工程论文_中国未来电力系统储电网初探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投稿 |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编辑部|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版面费 |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论文发表 |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