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本刊要求作者有严谨的学风和朴实的文风,提倡互相尊重和自由讨论。凡采用他人学说,必须加注说明。 二、不要超过10000字为宜,精粹的短篇,尤为欢迎。 三、请作者将稿件(用WORD格式)发送到下面给出的征文信箱中。 四、凡来稿请作者自留底稿,恕不退稿。 五、为规范排版,请作者在上传修改稿时严格按以下要求: 1.论文要求有题名、摘要、关键词、作者姓名、作者工作单位(名称,省市邮编)等内容一份。 2.基金项目和作者简介按下列格式: 基金项目:项目名称(编号) 作者简介: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汉族可省略),籍贯,职称,学位,研究方向。 3.文章一般有引言部分和正文部分,正文部分用阿拉伯数字分级编号法,一般用两级。插图下方应注明图序和图名。表格应采用三线表,表格上方应注明表序和表名。 4.参考文献列出的一般应限于作者直接阅读过的、最主要的、发表在正式出版物上的文献。其他相关注释可用脚注在当页标注。参考文献的著录应执行国家标准GB7714-87的规定,采用顺序编码制。

新一代电力系统不等同于新一代电网

来源: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1-02-08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开栏语 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下,可以预见的是,“十四五”期间我国电力系统将向高比例可再生能源接入、高比例电力电子装备接入,以及骨干电网与局域网、微网协调发展的可

开栏语

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下,可以预见的是,“十四五”期间我国电力系统将向高比例可再生能源接入、高比例电力电子装备接入,以及骨干电网与局域网、微网协调发展的可持续综合能源电力发展模式转型,构建以“广泛互联、智能互动、安全可控、开放共享”为特征的新一代电力系统。那么,新系统如何构建?还需克服哪些困难?从本期开始,电网版推出“聚焦新一代电力系统”系列报道,探究其具体的建设路径。

(文丨本报记者 苏南)

今年以来,多位业界人士相继表示,“十四五”期间,我国电力工业高质量发展需要构建新一代电力系统,如在前不久的国新办发布会上,国家能源局法制和体制改革司司长朱明指出,“十四五”可再生能源面临消纳和接入两个问题并存,要解决消纳问题,就要加快构建适应高比例可再生能源发展的新一代电力系统。

那么,究竟什么是新一代电力系统?我国如何构建新一代电力系统?对电力系统的重要平台电网来说,有哪些机遇和挑战?记者近日对此进行了调研。

01

新技术是推动力

受访业内人士普遍认为,新一代电力系统主要包括以下技术特征:高比例的可再生能源、充足的系统灵活性、高标准的系统可靠性、坚强智能的输配电网、泛在的智能用电设备。

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能源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冯永晟对记者表示,可再生能源发电消纳和接入有两个核心要点:电网和价格。坚强智能电网是适应高比例可再生能源发电快速发展的物理基础,开放高效的电力市场是支撑可再生能源健康发展的制度基础。

在冯永晟看来,电力系统离不开能源互联网,电力系统升级需要有更广阔的视野,需要助推能源转型、能源替代,特别是在提升终端电能替代水平方面,需要有互联网理念。实际上,电力系统是能源互联网的基础和核心。

“能源互联网有很多含义,目前谈到的能源互联网强调的是信息技术更加广泛的应用及用户互动机制更加友好的实现,要实现这样的能源互联网,需要每一个主体积极参与,也需要政府合理引导。”华东电力设计院智慧能源室主任吴俊宏对记者表示,虽然新一代电力系统不等同于新一代电网,但能源互联网却要求新一代电网具备更灵活、更智能的特点,它是实现能源互联网的基础条件。“新型输配电技术、电力物联网等新技术广泛应用将是电网企业在构建新一代电力系统中的发展机遇。”吴俊宏指出。

冯永晟认为,电网企业要实现平台化转型,作为能源、信息流的聚合平台,需依托网络基础设施升级,以更公平开放高效的平台接入并支撑能源市场繁荣与发展,引导各类市场主体丰富能源服务品种、创新能源服务模式、繁荣能源服务业态、提升能源消费品质。同时,电网企业要重视能源服务数字化转型,着力盘活海量能源数据,更加高效地服务各类市场主体。

02

面临诸多制约因素

据了解,新一代电力系统是以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为目标而发展的,其面临的最大制约因素是如何兼顾原有电力系统格局,这既包括电网物理结构格局,也包括电力体制格局。

“清洁低碳和安全高效并不是独立目标,安全高效要围绕清洁低碳发展这一目标。”吴俊宏对记者表示,在更大规模可再生能源接入的条件下,如何保障电力系统安全高效运行,才是新一代电力系统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

冯永晟直言,目前构建新一代电力系统的主要制约因素包括:技术创新的学习曲线瓶颈,研发普及成本的合理分摊,毁灭式创新进程中的成本与风险——表现为技术问题,但背后还是经济问题。如果考虑到经济性,那么电力系统需要高效的资源配置机制,新一代电力系统需要在安全稳定的基础上,将清洁低碳的电力供应与高质量的生产生活要求更加紧密地结合起来。

“新一代电力系统建设还面临很多挑战。”冯永晟对记者分析,如可再生能源的传统发展模式不可持续,依靠市场是其未来发展的必由之路,但目前市场建设仍比较滞后;储能技术路线还不清晰,研发成本较高,既需政策支持,又要避免可再生能源补贴负担的覆辙,而且其未来的盈利模式仍取决于市场建设;作为革命对象的化石能源,将经历一段痛苦的过程,如何确保过程稳健与公平,既考验市场设计,也考验政府决心;电网转型升级需要算好经济账,政府针对自然垄断环节的监管效能和效率都需提高;用户侧用电资产的盘活和能源消费理念的转变,既需要市场为用户提供更多选择,也需要政府做好引导。

文章来源:《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网址: http://www.dlxtbhykzzz.cn/zonghexinwen/2021/0208/680.html



上一篇:电网转型升级要算好经济账丨“聚焦新一代电力
下一篇:陕西职称评审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需要的条件和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投稿 |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编辑部|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版面费 |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论文发表 |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