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05/29]
- ·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05/29]
- ·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05/29]
- ·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05/29]
- ·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05/29]
- ·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05/29]
未来新型电力系统将向综合能源系统过渡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十三五”期间,全社会用电量年均增长5.7%,电力消费弹性系数0.99,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从电力的特性看,传统能源、新能源转换为电力,是提升能源利用效率的有效途
?“十三五”期间,全社会用电量年均增长5.7%,电力消费弹性系数0.99,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从电力的特性看,传统能源、新能源转换为电力,是提升能源利用效率的有效途径。然而,我国能源燃烧占全部碳排放的88%左右,电力碳排放占全社会碳排放4成左右。随着全社会电气化水平的提升,更多碳排放从终端用能行业转移到电力,电力行业碳减排压力持续加大。
在此背景下,加快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大力实施电能替代,推动能源消费革命是电力工业促进自身碳减排、支撑全社会碳减排的必由之路,是实现电力工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
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主要包括:新能源为主体的电源结构,高弹性的数字化、智能化电网,源网荷储、多元互动,以电为中心的综合能源服务体系等,通过统一高效、有机协调的电力市场,实现电力系统各环节紧密链接、稳定有序,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动力支持。
专家认为,新型电力系统有显著的“三双”特征,即“双高”(高比例可再生能源和高比例电力电子装备)、“双峰”(电力网络冬夏负荷高峰)、“双侧随机”(供给侧随机性和需求侧随机性),这对电网推动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提出了挑战。
在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过程中,需要实现“横向多能互补,纵向源网荷储协调”,推动能源电力系统向清洁化、综合化、智慧化和去中心化“四化”转型,而数字技术是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的关键。
以数字技术推动构建新型电力系统,首先要做好数字电网顶层规划设计,打造多元融合高弹性电网,大力加强储能体系建设,鼓励各类电化学储能、物理储能的开发应用。其次,要以目标为导向找到合适的应用场景为抓手。不管是场站设备、网厂并网还是储能技术,都需要从中找到相应的应用场景并实现技术响应,否则将可能生产出很多没有市场需求的技术。
风光水火核,甚至还有生物质,面对不同类型的能源,用户如何组合优化、不同的应用场景调度如何协调友好,未来会有一系列问题需要解决。为此,应树立“综合能源系统”的观念。
综合能源服务,即是面向用能系统终端,通过能源品种组合、技术进步、商业模式创新、系统集成等方式,提供以电力为中心的终端低碳能源解决方案。业内认为,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为综合能源服务在新能源终端的规模化应用提供了新的入口。2030年前我国综合能源服务市场将处于快速增长培育期,从综合能源服务的基础业务和能源需求两方面进行测算,2030年前国内综合能源服务市场潜力将达千亿至万亿元级别。
从中长期规划来看,未来新型电力系统将向综合能源系统过渡,电网将与多种基础设施网络高度融合,从“源随荷动”向“源荷互动”的综合能源模式转变。电网要发挥能源枢纽作用,将电力作为综合能源系统中的枢纽与核心,把上下游能源产业连起来,实现综合能效提高,保障综合安全供能,降低全寿命周期上的总成本,降低碳排放,降低污染排放。
构建新型电力系统,需积极推动多元互动的综合能源服务。构建智能互动、开放共享、协同高效的现代电力服务平台,满足各类分布式发电、用电设施接入以及用户多元化需求。深度挖掘需求侧响应潜力,鼓励引导大用户参与实施需求响应。积极开展综合能源服务,提高负荷的可调节性。
在“十四五”这一落实“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关键起步期,以电力为中心的分布式能源+综合能源服务将成为主要抓手。未来,高效和可靠是综合能源的本质特征,将为用户提供更清洁、便宜的能源,更优质的服务,依托能源发展的新模式,带动能源相关产业发展,提升用户用能体验,推动我国数字化进程。
文章来源:《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网址: http://www.dlxtbhykzzz.cn/zonghexinwen/2021/0519/903.html